1、判断题 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下列解释中哪个是正确的
A.在全国重点办好211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B.面向21世纪,在全国范围内办好一所最著名的大学
C.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D.在全国重点培养221名学科精英人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由于受一战的影响,所以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2008年开始,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2010年蔓延到欧洲的其他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乃至德国都相继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有专家最近甚至预测“欧元区”将会以解体收场。对这场债务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各国经济发展
B.欧洲的联合是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区域集团化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2分)概述这一变化的表现,(8分)并说明你对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2分)
表现:①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被推翻。(2分)
②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废除;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被没收;(2分)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中国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调的政治制度初步形成;一届人大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2分)[注:认识部分不拘泥于此答案,只要扣紧题意、言之成理,可同样得分]
本题解析:要从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史实分析总结,所以解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比较清晰了解。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等。总结出这个时候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从原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而表现就是列出具体的史实。而认识可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中去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4年初至同年6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影响有(? )
①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②搞乱了人们的思想③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情况又遭到挫折④为“四人帮”反周“组阁”阴谋大造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搞乱人们的思想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④是“四人帮”的目的,不是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