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是曾说道,“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下列不能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A.“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B.“礼之用,和为贵”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②建军节?③国庆节?④春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节日相关的历史事件。建军节与南昌起义有关,国庆节与开国大典有关,故选B。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春节源自民间传说,①④项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在这一时期(1500-1763年)中,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总的结果是积极的,因为世界分工导致世界生产率的增长。1763年的世界比1500年的世界富裕。而且,经济增长已继续到现在。但是,从一开始起,西北欧就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到了其他地区。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二?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达到空前规模。它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数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船坚炮利、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其对亚非拉等国的影响。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3)材料三、四反映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和世界分工的出现,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某些国家的建立
(2)社会经济现象: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欧美列强的侵略扩张。
影响:亚非拉等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使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
(3)相同观点: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4)错误观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是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二战后,随着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美国开始实施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该计划扶持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本题解析:
回答第(1)问要从经济、思想领域考虑答案。回答第(2)问抓住关键词“资本输出”“殖民统治”“瓜分完毕”,在此信息基础上回答提问。第(3)问注意“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回答第(4)问要注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争霸世界的隐蔽手段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这是因为处在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生阶段,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黄宗羲是生活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故选C。A项错误,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B项错误,两者都谈不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D项错误,二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想的类型,而是是否适应当时的形势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民国初年婚姻自由,自由恋爱,但并不能说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太绝对了,所以B不正确,答案选B。从无媒……”“……早更”可知,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所以C是正确的。而追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得到了媒体的歌颂,所以D也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