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是指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重用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改革和外交斡旋,知识分子在各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答案选C,A项显然与题意无关,B项与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主旨不符, D项应出现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主要结合所学及材料“……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归纳总结。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可知材料诉说的作品的重要特点是通俗化、市民化,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小说的特点,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都是士大夫阶层文学艺术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文学艺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出现在明清时期而非宋明时期,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图片中的d处对应的时代是宋明时期而非明清时期,而所以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当时是“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正确的是A项,BCD不 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