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
[? ]
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中不包括:
A 阶级矛盾的激化? B 股票投机猖獗
C 生产和销售额矛盾加剧? D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韩国和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其共同原因是
① 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②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③ 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④ 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A.纠正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B.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罗斯福权力欲较强,要求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D.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美国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且自由经济得到法律的保障,罗斯福新政必须通过重新立法才能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罗斯福所谓广泛的行政权实际值得是宪法赋予总统非常时期的非常权力,包括立法,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谓的“宣战”,“敌人入侵”是比喻,不是真正的含义,故B项错误;美国三权分立原则下,行政权受立法和司法权的制约,任何权力都不能膨胀,故C项错误;材料的确反映了国会制约总统的权力,但并未指向广泛行政权的含义,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