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个地名命名或其变更并非单纯来自偶然或者不自觉的语言因素,更多的是历史的折射与反应。
材料一?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了一组文字材料:“……两县共辖109坊,一为永乐、曲池、敦化、安仁等54坊,一为善和、通化、怀远、醴泉等55坊。”
(1)材料所涉及的朝代最晚可能是?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中国城市众多,但是城市的路名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胜利路,解放路,红旗路,三民路,中山路等。
(2)材料二中的路名,你认为哪两个被当今中国大陆与台湾共同使用的频率会最高(2分)?分别说出大陆与台湾使用这两个路名的理由(4分)。结合史实说明大陆哪座城市最适合使用这些路名(3分)?
材料三?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路易十五广场”,1789年被改名为“自由广场”。1795年易其名为“协和广场”。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
(3)导致该广场改名为“自由广场”的因素有哪些?广场名称的几经反复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4分)。
(4)你从以上材料中得出什么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朝代:唐朝(2分)。理由:因为唐朝实行坊市制度,而宋代开始打破了坊市的界限。(2分)
(2)三民路,中山路(2分)。孙中山在大陆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台湾,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缔造者)(4分)。后面一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譬如:武汉——武昌首义地(其他如广州、南京、中山皆可)。(3分,城市1分,理由2分,两者必须相关)
(3)因素: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爆发,对封建势力进行打击;(2分)说明的问题: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十分艰巨、曲折(类似表述亦可)。(2分)
(4)地名的变化不是偶然的;地名的变化有政治色彩;地名的变化能够反应出当时的时代特色.(答出两点给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本题解析:(1)依据“古代中国的商业”一课“市”的形成与发展,可知坊市格局被打破是在北宋,北宋时期突破了坊市分开的格局,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而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则是坊的大量存在,说明应该是坊市分开的格局,应该是北宋以前的,也就是说最晚可能是唐朝。(2)大陆与台湾所谓政权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台湾不可能出现胜利路、解放路、红旗路这样的字眼。而三民路、中山路则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为提出三民主义伟大理论,领导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与他相关的这两个路名在两岸最有可能共同使用。后一问,言之成理即可,因为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只是一座。如武汉,辛亥革命起义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中华民国都城、后来解放等等。(3)改名“自由广场”的主要原因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进行回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因此更名为自由广场。此外,很明显的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广场的名称几经变化,能够反映出法国的民主之路艰难曲折。(4)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不论中外,地名均与政治有关,通过地名变化可知看出当时的政治状况。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笙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时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唐朝安西地区丝织业高度发达
C.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景象
D.白银成为唐朝普遍流通的货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唐代丝绸之路沿途商业市镇的兴起情况。从诗中的“边城”、“无数铃声”(驼铃声)、“白练到西安”等信息可以看出是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
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向日本、朝鲜的商路是从登州、扬州出发的。C项是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到达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世舶使”“十三行”等词语。此小论文研究的对象应该是( ?)
A.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都市
C.自古繁荣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 家。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所以小论文研究的对象是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A、B、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