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儒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 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
(3)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等角度分析异端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对我国影响不大,排除②。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归根到底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思想上的反映。在政治上则是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B。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进步思潮的产生的背景。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D项为表面现象,也不是共同用意;从题干中的“天命以为王、报群神之功”分析可知,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昭示天下权力的合法化, 宣扬君权神授,C项正确。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点评:本题以君权神授之思想主张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所谓学,就是国学,主要指儒家的四书五经。可是,百余年来,国学经典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种变化,原因之一就是近代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大冲击。
——2007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
材料二 那时(1957—1977)不讲四书五经,《老子》、《孔子》即使曾经被认为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也遭到了无情的批判。那时有人出来讲《论语》,可惜不是把它煲成一锅“心灵鸡汤”,而是给孔夫子戴上一顶“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的帽子。当年受到批判的甚至不止于儒学经典,还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一类所谓大众儒学。
——解玺璋《大众史学,复兴还是商机?》
材料三 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甚至道家、墨家、法家、理学等,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2)根据材料三、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 (4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观点? (6分)
参考答案:
(1)①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②新中国成立后“左”倾路线对传统文化的冲击。(2分)
(2)积极作用:①通过百家讲坛和网络式传播儒学和史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读史热情; ②让普通百姓能够深入浅出地获得诸多有益的的人文知识;③ 有利于学术争鸣。(任答2点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不足之处:①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导致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单一化,甚至曲解经典原著的原义;③这种娱乐化讲经和阅读,有诸多不严谨之处;④这种授受知识的方式明显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任答2点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可以借鉴的观点:①儒家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②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③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以及提倡人人劳动的观点; ④法家与时俱进的改革理论; ⑤理学的道德情操理论。(任答3点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自近代以来,一些因素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①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②五四运动,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列“左”倾思想路线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
(2)根据材料三、联系现实,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角度,即积极和不足两个方面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A.积极作用:①通过百家讲坛和网络式传播儒学和史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读史热情; ②让普通百姓能够深入浅出地获得诸多有益的的人文知识;③ 有利于学术争鸣。B.不足之处:①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导致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单一化,甚至曲解经典原著的原义;③这种娱乐化讲经和阅读,有诸多不严谨之处;④这种授受知识的方式明显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等。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学”等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可以这样从以下方面给予认识:①儒家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②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③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以及提倡人人劳动的观点; ④法家与时俱进的改革理论; ⑤理学的道德情操理论等。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国学”等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