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战争是革命的加速器!”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华盛顿领导的北美独立战争
B.普鲁士的三次王朝战争
C.19世纪末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D.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
2、选择题 下列有关俄国二月革命前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国
B.沙皇专制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C.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D.广大劳动人民毫无政治权利
3、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各国注重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 ]
A.苏联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4、判断题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
时间
|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 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
|
1966—1970年
| 7.8%
| 8.5%
|
1971—1975年
| 5.7%
| 7.4%
|
1976—1980年
| 4.3%
| 4.4%
|
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注重发展重工业?②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④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⑤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5、判断题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 1929
| 1930
| 1931
| 1932
| 1933
| 1934
| 1935
| 1936
| 1937
|
失业率(%)
| 3.2
| 8.9
| 16
| 24
| 25.2
| 22
| 20.3
| 17
| 14.3
|
?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