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华盛顿邮报》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表明苏联正在进行改革,但尚未解体,“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表明苏联改革中涉及到向资本主义学习的内容;普京执政时期俄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分别是农业和工业,故选C
点评:关于苏联的改革,还可以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联系,双方改革的背景都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重点都是经济领域,但改革的结果却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21年之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的内容便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无法获得自己的多余的粮食,因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1921年以后逐渐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农民的负担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①②正确。高度集中的经济政策是在1936年以后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是在1928年后实行的。因而③④错误。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所示的军舰闻名世界,因为它“亲历”了1917 年的

[? ]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
C.德意志三次王朝战争
D.法国大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注意题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而战时共产主义在产品分配方案则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