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判断题 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以至于出现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
B.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
C.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
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
3、选择题 《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
4、判断题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5、综合题 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新皇帝(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他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制度更替?新旧制度相比有何不同?(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3)材料二中唐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