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城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二, 指出洋务运动超出洋务派主观目的的实效和意义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12分)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4分)
 
	参考答案:(1)从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等。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6分)
(2)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政的领导力量;西学的进一步传播。(12分)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4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考察。⑴注意对材料一、二的概括。⑵注意对材料三的概括,背景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考虑。⑶注意关键词“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语言要简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快速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年福建质检)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主要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这反映了船政学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
A.西方思想文化
B.近代西方科学技术
C.中国传统经典
D.人文科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都应该属于近代西方科技的内容。课外读的当然不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40年代,珠江口外英国战船的隆隆炮声不仅惊醒了大清帝国的天朝迷梦,而且将中国拖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社会经济开始转型。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最早出现的近代经济要素是 
[? ]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洋务派的官僚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是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无产阶级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文字“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可知描述的是中国开始工业现代化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答案选A项,B C两项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D项也不正确。
点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开明官员正式向西方学习的一场自强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和经济改革以实现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在客观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