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选择题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说”,把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定为中世纪,宋以后为近世纪,认为这一时期的变革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下列制定变革可作为其论据的是 |
3、判断题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B.夏、商、西周时,享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的主要是贵族
C.“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D.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4、判断题 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 (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应考;左榜供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等民族)、南人(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民族分配。这表明元朝?
[? ]
A.科举制度得到最终确立?
B. 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手段?
C. 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D. 选拔人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区别
5、选择题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