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声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C.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D.为实现工业化,中国人民以饱满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胡佛担任总统期间,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由以上资料不能得出下列哪一结论?
A.罗斯福新政某些政策实质是胡佛政府时期政策的某种延续、深入和强化
B.胡佛的政策是由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
C.历史学习需调整“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形成联系、发展的观念
D.胡佛对危机缺乏正确认识,实施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调节的偏激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D项的说法本身错误。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仍然是自由放任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只能是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不是“实施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调节的偏激政策”,所以D项符合题意要求。由材料中的胡佛“….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等这些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是相近的,所以AB两项正确。C项是学习历史与评价历史事件的方式的理论,运用哲学联系的观点可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当共和党重新掌权的时候,它在原则上反对福利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反对联邦政府日益扩大的作用,但保留了新政的种种改革。这主要是因为共和党
A.认识到了改革在美国的影响
B.只是反对新政大力发展福利
C.尚未看到新政超越国家权力
D.需要延续国家政策的一贯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弄清楚问题的指向即保留新政的主观原因,也就是共和党对新政的认识,而D项属于客观原因,B、说法过于绝对,C项本身说法错误,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
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史实和图中曲线可以判断,农产品价格危机发生在新政前应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图中上升不符,故A项错误。施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但在一年内即把失业率解决到比1929年危机前还好,违背事实,故B项错误。整顿全国金融,并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障存款人利益,银行业局面混乱最先得到改观,C项正确。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就业是新政中的一个亮点,但图示1933年前后趋势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银行倒闭数量明显的减少;调整工业生产,企业发展运营逐渐的趋于正常;调节农业生产,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