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
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儒家重道德”、“墨家尚功利”、“法家重法权”、“道家重自然”等传统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该“改变传统原有模式,将其中有生命力的因素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使之与现代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
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观念、因循守旧的意识、泛道德主义,官贵、人治等观念,这些与现代化相冲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跟现代化扯不上关系”,“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参照solo评分法
本题解析:
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就本题而言,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首先应该根据材料概括出观点,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写的观点进行评价,当然评价得分两方面。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黄宗羲等思想家看来,国家主权属于
A.帝王个人
B.帝王家族
C.社会名流
D.全体人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宗羲等思想家提出“天下”并非一人一姓所私有,而属于天下人所公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提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但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益封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主张经世致用;B不对,不能说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这是因为统治的腐朽;CD不对,顾炎武针对的理学僵化,而非佛学或孔孟学说。?
点评: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重在读懂材料,结合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材料所涉及的相关教材知识相联系,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