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二?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9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⑴形势:世界面临(破坏性)核武器的威胁;(3分) 当时的联合国不具备实现国际安全的军事力量与法律基础;(3分) 办法:在联合国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或由联合国过渡到世界政府)(3分)
⑵是一位反战和平的倡导者;(3分)是一位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关注时事并提出积极构想。(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7年李四光终于完成了《冰期之庐山》的初稿,明确地指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是“困惑难解和耸人听闻学说的诞生场所”。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牛顿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因为他在诸多不同领域中做出了如此十分重要的贡献。如数学、天文、光学、力学等……
牛顿对物理学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思维方式,通过种种方式,他按照实验和批判观察所揭示的情况用数学对外在的世界进行了描述。
——(美)科恩著《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三: 爱因斯坦将伽利略和牛顿的力学以及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结合在一个自洽的体系中。他将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组合在一起,作为单一连续中的相互依存的变量。
——(美)杰拉德·皮尔著《科学家的探索与成就》
请回答: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庐山是“困惑难解和耸人听闻学说的诞生场所”这句话的含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什么重大成就?(2分)试分析牛顿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客观原因。(2分)
(3)牛顿经典力学有什么局限性?(2分)爱因斯坦如何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质。(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1)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2分)
(2)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潮汐现象及地球的圆扁形状;发明反射望远镜等(2分,只要两例即可)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即提供基础又对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吸收了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伽利略的实验方法)等前人研究成果。(2分)
(3)局限性:牛顿经典力学适合于宏观物体低达运动状态。(2分)爰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牛顿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与能量的相当性。(2分)
(4)关注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共同事业的人生态度;具有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突破陈见,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科学的研究
方法,注重实践;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9月27日,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10月1日,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杨绛《我们仨》
(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7分)
(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8分)
参考答案:
(1)①为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支持;②为新中国全面建设的展开提供了人才支撑;
③保障了中华文化的有序传承。(7分)
(2)热爱祖国,忠于信仰,坚守传统文化;宽容开放。
本题解析:(1)从三则材料反映的内容不难总结出,材料一侯仁之作为民主人士代表参加开国大典能够为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支持;材料二科学家钱学森的回国能够为新中国全面建设的展开提供了人才支撑;材料三文学家杨绛的选择保障了中华文化的有序传承。(2)总结三个不同人物的共同特征,不难得出热爱祖国,忠于信仰,坚守传统文化,宽容开放是他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解决八达岭隧道的施工困难,加快施工进度,詹天佑
①设计了“人”字形路线 ②改进了施工机械 ③采用了直井施工法 ④购置了现代通风设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字形线路,延长了坡面,减小了坡度,但从整体上抬高了路基,从而缩短了隧道的长度;直井施工法(中距离凿井四面对挖),在以人工挖掘为主的情况下,扩大了作业面,提高了工程进度。在当时时间紧、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来不及改进施工设备和购买现代通风设备,当时的通风设备主要是风扇机和手拉风箱等,由此②④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