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清时代,在京城、省城等地出现了会馆,这些会馆是
A.管理商贸的税收场所
B.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之所
C.相当于宋代边境贸易的场所
D.娱乐场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左传》中子产(春秋时齐国人)对韩宣子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强要;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这反映出当时
A.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
B.商人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与国家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世有盟誓,以相信也",大意是说郑公室与商人盟誓以相保,反映了郑国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BC表述片面化,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D与题干意思不符。因此选A,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1到图2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铜币到纸币的变化说明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因此并不能说明是抑商政策的结束,所以不选A;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也不能选B;纸币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金属货币,到了明清时期,流通主要货币是白银,所以D错误。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估算,十六、十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合3 000吨,而外国人估算的更多,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美洲、日本生产的3.8万吨白银,其中流入中国的有7 000吨甚至1万吨。”下列表述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①明朝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对白银流入起到推动作用
④明清时期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明代赋役征银,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故①②③正确;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明清时期不可能出现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的情况,排除④,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