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中主要阐述了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材料主旨,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反映的法家思想,反对仁义、仁政、道德教化;A属于儒家孟子的主张;B属于道家老子的主张;C属于墨家墨子的主张。只有D符合。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主张的异同。
正确认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极其主张?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评价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道家
老子、庄子
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仁”“礼”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
调整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体现了新型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小生产者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
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
平等外交关系。
认识:(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本题解析:对比新旧中国在外交上的不同点,然后在对具体史实的基础上得出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罚敬信,民虽寡,强。……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材料二:“三代以上之法(最初的法律)……未尝为一己而立也,是为天下人而立。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辛亥革命》
材料四:“那些使外在立法成为可能的强制性法律,通常称为外在的法律。那些外在的法律即使没有外在的立法,其强制性可以为先验理性所认识的话,都称之为自然法。”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最高权力本来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因此每个公民(仅仅作为臣民)的一切权利,特别是作为国家官吏的一切权力,都必须从这个最高权力中派生出来。当人民的主权得以实现之时,也就是共和国成立之日。”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个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在这方面,如同其他各方面一样,防御规定必须与攻击的危险相称。野心必须用野心对抗。”
“法治就是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西方法制史》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的法治主张并作简要评价。(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法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法治主张的历史背景。(8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有何进步意义?(4分)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10分)
参考答案:(1)主张:以人性作为制定法律的基础;赏罚分明,可使国家富强;法、术、势相结合,法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任意三点,给6分)
评价: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秦朝践行韩非子严刑峻法的主张,暴政而亡。(4分)
(2)主张:法律要为天下人谋利;君民上下都应遵守法律,反对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4分)
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任意两点,给4分)
、意义:制定宪法,强调主权在民,维护了人民权利;五权分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4分)
(4)特点:以理性自然法思想为基础;崇尚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保护人民权利;主张分权制衡,反对专制独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0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有关韩非子的法治主张。根据材料一可知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为以人性作为制定法律的基础;赏罚分明,可使国家富强;法、术、势相结合,法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评价: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秦朝践行韩非子严刑峻法的主张,暴政而亡。
(2)本题考查黄宗羲法治主张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可知黄宗羲法治主张法律要为天下人谋利;君民上下都应遵守法律,反对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法治思想的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三可知孙中山的法治思想的进步意义为制定宪法,强调主权在民,维护了人民权利;五权分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4)本题考查西方法制史法治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可知西方法制史法治思想的特点为以理性自然法思想为基础;崇尚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保护人民权利;主张分权制衡,反对专制独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