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下列选项中,对该表格作出正确解读的是
[? ]
A.1950年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超过了与西欧的贸易总额
B.1960年美国与西欧间贸易顺差加大和欧共体的成立有关
C.1970年美、日贸易逆差加大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有关
D.1973年美国对日本、两欧的贸易逆差扩大说明美国经济的崩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措施有: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分)
(2)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2分)
意义: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2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即可)
(3)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4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4)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2分,每点1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
(1)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注意要点的全面性、准确性:官办救灾与民办救灾相结合;政府采取兴修水利、增加粮食储备等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工人失业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直接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用事业的建设(以工代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实行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资本“外逃”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等。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点评: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4分)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2分)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4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措施:加强了社会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2分)
(2)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2分)
(3)加强国家干预;应对危机与重视民生相结合。(2分)
本题解析:第(1)小问中的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面对危机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加强了社会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第(2)小问从材料中“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 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总结概括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第(3)小问从材料中“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概括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措施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干预;应对危机与重视民生相结合。
点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要掌握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混合经济政策的含义,并理清发展线索。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l/3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攫取,有60%的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还有2l%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社会购买力不断降低。这种情况是由
[? ]
A.美国政府的政策导致的
B.自由资本主义本身导致的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的
D.垄断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