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中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意意在(?)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作品内涵的理解。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而代之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人性的善与恶,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气息。故选A。B项明显错误,绘画的风格是工具,体现的思想才是目的;C项明显错误,绘画内容取材圣经,是虚构的;D项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反封建专制的口号。
点评: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时期产生,其源头可追朔到智者学派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复兴;宗教改革时期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到理性阶段。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肯定人性,反对神性,文艺复兴的作品中大都体现了这一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各个阶段相关的具体史实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AC是他们的相同之处。B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史学家认为,“14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始于?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4-16世纪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因此被称为发现“人”的时代,本题选A。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运动,还可以考查其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弘扬。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以上文献反映了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哪些看法?
??
参考答案:(1)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需教士的中介,也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2)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
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法国一处教堂保存了大量15世纪当地农民的遗嘱,遗嘱内容表明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主要表明15世纪法国(?)
A.社会生产力日趋凋敝
B.农民收入日趋减少
C.教会影响力逐渐减弱
D.教徒数量日渐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时间“15世纪”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打击了天主教会,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AB不对,此时资本主义在欧洲日益发展;D不对,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也无从体现。
点评: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有一个特点,即一组选择题往往都由一句或一段背景知识引导。背景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选择题的解答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在做题时要与时间背景联系起来,明确题干材料与教材中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