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A.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B.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C.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D.2002年欧元作为欧元区单一货币正式启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有欲关不能之势。”毛泽东肯定地说道:“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最早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活动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26届联大
D.毛泽东出访苏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是日内瓦会议后的一番谈话。A项是在1955年;B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1971年;D项是在建国初期的1949年和1957年,但是毛泽东的出访并不能看做走出去的外交活动,而是封闭性的结盟活动。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更加注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维护世界的和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维护国家统一 ②发展社会经济 ③防御侵略 ④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弱,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抵御外来侵略、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仍起积极作用,因而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有关内容。 “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旨在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D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状况,从所占比例说明上海发展较快,上海是近代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经过发展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所以A项符合题意;20年代中国军阀混乱以及北伐等,所以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中的电影“出现”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题干没有体现;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