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 材料二 1952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比较表

?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984年《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省份的广东,有哪两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你怎样认识这次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变化: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深圳、珠海。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图片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粮票”是中国现代史上票证制度的见证之一,票证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粮票等退出历史舞台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原因应该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业产量稳步增加、生活物资日益丰富,所以A、B、C项说法符合史实;D项仍是计划经济的表现,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高一的李同学在历史笔记中用图示法学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请你帮助他标注出“伟大转折”的历史事件是

A.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97年中共十五大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标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转折点,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②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设立经济特区、开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延边城镇和沿江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①②③④项表述均正确,故选A。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