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据此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该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90年代初,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发格局,请简述其形成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2年,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阶级斗争要时时进行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外开放
D.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政府将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贸易改为广州一口贸易。当时朝野普遍认为茶叶、大黄能扼制外人生命,?因此,?每当中外冲突发生,?便以闭市、封舱为威胁,?即停止与西方商人的贸易,?或将贸易从甲国转让给乙国,?作为逼使“?外夷”?就范的手段。这就是愚蠢的“?以商制夷”?的政策的由来。在世界发展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关键时刻,?中国对发展机会选择的严重失误,?固然是由于对世界大势的盲然无知,?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可以划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能把握发展机遇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最后提出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当时“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喀什经济特区与深圳相比有何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 时间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年
|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
第二阶段
| 1911—1913年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4—1928年
|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年
|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年
|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4分)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