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据此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该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90年代初,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发格局,请简述其形成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2年,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3)①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为经济特区。1988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最大) ②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南通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4)“南方谈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原因是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材料并没有体现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所以排除④。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阶级斗争要时时进行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外开放
D.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斗争路线,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政府将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贸易改为广州一口贸易。当时朝野普遍认为茶叶、大黄能扼制外人生命,?因此,?每当中外冲突发生,?便以闭市、封舱为威胁,?即停止与西方商人的贸易,?或将贸易从甲国转让给乙国,?作为逼使“?外夷”?就范的手段。这就是愚蠢的“?以商制夷”?的政策的由来。在世界发展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关键时刻,?中国对发展机会选择的严重失误,?固然是由于对世界大势的盲然无知,?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可以划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能把握发展机遇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最后提出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当时“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喀什经济特区与深圳相比有何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推行闭关锁国和“以商制夷”政策,妄自尊大,愚昧无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理解:旧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同时受国内“左”的思想影响,关起门来搞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低。现在通过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有利条件: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深圳等特区临近港澳,交通便利,是著名侨乡。
(3)资金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体制优势;经验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4)闭关国衰,开放国兴;发展是硬道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 时间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年
|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
第二阶段
| 1911—1913年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4—1928年
|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年
|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年
|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4分)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4分)
参考答案:(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4分)
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等。(4分)
(2)评价:计划经济模式曾在一定时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其自身的弊端使得社会主义经济逐渐失去活力,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3)含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启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他国经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具有艰难性和长期性特点,要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构建健全、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4分,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中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指的是清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或自救运动,其目的在于抵御外辱,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由此可知发生在1960—1911年间的相关历史事件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第二阶段1911—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即指的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发展,相关史实有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
(2)依据题干内容“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可知第五阶段指的是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该问可转化为如何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可得出计划经济模式曾在一定时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其自身的弊端使得社会主义经济逐渐失去活力,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现代化的含义即为近代化的含义,结合所学可知现代化在不同方面表现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启示可以从百年探索的成功中得出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由此可以得出启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他国经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具有艰难性和长期性特点,要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构建健全、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