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球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注解的国民经济建设路线或方针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1962年。A项所述是在1953年制定的,排除A。1958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其指导下,1958年,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轻率发动,这两项都犯了左倾错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和C。联系史实,1962年提出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主要考查学生相关史实,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D.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印度自20世纪60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C.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C.国体的差异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归纳的能力。国体即国家性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共同纲领》都规定我国是实行工人阶段领导、以工农联盟这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都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相同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二者都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最大的不同,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维护国家统一是新中国历届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不包括(? )
A.可以保留军队
B.可以行使外交权力
C.现行的社会制度不变
D.现行的经济制度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外交权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具有的权力,故B不应包括在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