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2、判断题 2012年,马英九表示,过去四年可以说是两岸60多年来“关系最好的时刻”;4月,台媒称台湾不能回避中菲南海问题,理应与大陆联手;就连历来敌视大陆的台湾反对党的前主席最近也访问了北京。这些情况表明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和平发展
B.两岸关系取得了较大发展
C.祖国统一大业即将完成
D.两岸已实行统一的外交方针
3、判断题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在三亚举行。“金砖国家”被广泛运用与描述全球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情况。“金砖国家”的出现和发展
A.说明这些国家的实力已领先于其他国家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说明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五国鼎立的局面
D.标志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4、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间流传一副对联,上下联是“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表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
A.企业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缺乏激励机制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C.部门间相互监督能较好防止腐败
D.开始出现了市场调配资源的要求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世纪中叶,中西方的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18世纪,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个光辉的历史时期,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东方终于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落后了,西方走在前面……1978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
(1)“16世纪中叶,中、西方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纪对于西方是一个光辉的历史时期”,这在政治上主要指什么?“中国在18世纪竞赛中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的重要变化主要指什么?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重大的转折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