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六经”是指:
A.诸子百家的著作
B.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
C.早期儒学的基本文献
D.记载儒家代表人物言行的著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
①正义者同盟②共产主义者同盟③国际工人协会 ④第二国际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正义者同盟是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1947年马克思应邀参加该组织,之后该组织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所以②共产主义者同盟也符合;③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④第二国际,是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 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此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故选B项
考点:马克思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农民有人身自由,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粮食,干起过来当然就有积极性了。所以才说“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因此说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选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
点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③军事:战争频繁。?
④文化: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这反映出
A.皇权至高无上
B.皇位不可僭越
C.皇帝独尊
D.宗法制无孔不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北魏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ABCD都是其影响,但最大的影响是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封建化过程,为此后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均田制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
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