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识记的能力。李悝制定的《法经》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故选C。AD项都是春秋时期的改革,但是并未制定系统的法律文献;B项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点评:春秋时期是我国大动荡时期,在经济上来说,原来的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对其他诸侯的控制权不断地发动战争,为了壮大自己进行改革和变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
①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②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
③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斗?
④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组合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是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劝学篇》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之洞
D.光绪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劝学篇》的作者张之洞。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孙中山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张謇的实业也是为了救国。三人共同目标都是挽救民族危亡,改变中国半殖民本封建社会的状况,只是方式手段不同。故本题选D。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有为、孙中山、张謇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894年,同意放弃过去对日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894年,日本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放弃在日的治外法权,美国等国是随后放弃的。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