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1和图2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图1

图2
[? ]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2、判断题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的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需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3、判断题  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
①亚太经合组织?②北美自由贸易区?③联合国?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4、判断题  
某中学要求学生暑假期间办一张报纸。下列选材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是? 
[? ]
A.深圳特区建设成就图片展开幕? 
B.武汉长江大桥剪彩通车? 
C.国庆游行,北大学生打出了标语“小平您好” 
D.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2002年6月)
(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种重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