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腾讯历史频道曾推出《转型中国1840—1956》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56年年度事件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
2、判断题 日本在战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末
B.20世纪70年代末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3、判断题 一同学对中国外交史很感兴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的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史上,既展现了中国国力的变化,又突出了中国领导人睿智骁勇的外交魅力。如果他要撰写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史,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拟定的标题可能有
A.《求同之旅》《分道扬镳》《破冰之旅》《友谊之旅》
B.《盟约之旅》《再次较量》《峰回路转》《破冰之旅》
C.《盟约之旅》《扬眉吐气》《融冰之旅》《迎新之旅》
D.《破冰之旅》《扬眉吐气》《融冰之旅》《迎新之旅》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贵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材料2? 1958年刘少奇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国内仍然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
材料3? 1982年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否正确?原因何在?
(2)材料2的观点较之材料1有何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3的观点是否正确?“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分别是指什么?举出“可能激化”的典型事例。?
5、判断题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已复礼”的实质是:?
A.人要有仁爱之心
B.维护落后的奴隶制度
C.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D.主张“百家争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