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史料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类。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A.西周编钟
B.宙斯神殿遗址
C.《资治通鉴》
D.《尼克松回忆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口述史料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D项符合题意。AB项是实物资料;C项是史学著作。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史料的问题。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开罗首次起义反对的对象是
A.法国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马木路克
D.奥斯曼素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开罗首次起义发生在1798年,当时统治埃及的是法国殖民者。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图一表现的是铁犁牛耕技术,这体现了大河文明;图二表现的是游牧生活,这体现的是草原文明;图三表现的是海洋贸易,这体现的是海洋文明。故选B。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观·文明史观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新三民主义”
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
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来者不拒”“彼此既志同道合”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极力促成国共合作,故此题正确选项是C。A项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吸收新鲜的血液,完成国民党的志愿的意思;D项错误,从材料看,当时已经实现了国共合作。
考点: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思想
点评:孙中山为挽救民国进行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协议。此题反映的就是孙中山对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的人士进行的告诫。和孙中山相关的《中国华民国临时约法》、国民党“一大”及其功绩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分封、行郡县? ②统一度量衡? ③重农抑商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项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项内容有利于发展经济,这两项内容对后世都有积极影响,而③项内容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社会进步,④项内容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