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
B.克里米亚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9世纪中叶,以及“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失败”等信息。题干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的时间、资本主义先进制度与落后农奴制的较量的实质和失败的结果。起义在19世纪上半叶就不断涌起,A项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于1853年爆发,符合题意,B项正确;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仅是时间上相符,实质与结果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十月党人起义于1825年发生,D项排除。
考点:克里米亚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实质和影响
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应该从战争双方的目的来看,实质则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影响要注意从对战争双方甚至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来考虑。具体表现在
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
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3.影响:⑴英法加强了在土耳其人世界的殖民势力。⑵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大大降低了它在欧洲的地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贵族宣读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材料二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缓慢的政治变革。
(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俄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
(3)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所以很不彻底。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由于农奴制残余,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遭受看要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图片主要夏映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政治变革的缓慢进程。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注意“文明的火炬”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本图片实际是把沙皇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文明指代沙皇的反对者.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性质、结果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请问答: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2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首先正确理解材料中揭示的农民的变化,再根据法令内容最能让农民满意的条文,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