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7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判断题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
A.当时报刊的言论不受限制
B.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当时报刊已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工具
D.当时报刊的舆论功能已被社会认知
3、判断题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网络媒介,是当今社会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4、判断题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 ]
A.印刷媒介?
B.电波声像媒介?
C.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
D.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
5、判断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大会盛况的传媒有
①报纸 ②广播 ③电视 ④互联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