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看出这是体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故选B。A项是我果断额军事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C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D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①是老子的思想,符合题意;②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符合题意;③是莎士比亚的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④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符合题意;故①②④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因此答案为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 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教师法》是涉及教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与未成年人无关。因此ACD均错。
点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接受教育权利的一部法律,是国家重视教育的重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科教兴国战略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3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谈论的主题是和平统一台湾。对这一谈话内容描述错误的是:
A.会用到“一国两制”的概念
B.台湾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
C.台湾实行与大陆不同的 制度
D.在国际上台湾和大陆都代表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把握“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二是对台湾问题的理解不到位。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已经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故A项正确。B、C两项指出了“一国两制”下台湾的地位,也是正确的。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故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孙中山倡导的“社会革命”对应于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属于民生主义范畴,目的在于消除少数富人专政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