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8年最新版)(六)
2018-10-01 08:08:50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列历史现象和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所以题干中法家从‘一夫’出发指的是从君主统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指的是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 材料二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 “君权”有何共同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关键因素:民心的得失。(1分) 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2分) (2)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分)目的:神化君权;警诫君主。(2分) (3)关键:正君心。(1分) 方法:存天理,灭人欲。(1分) (4)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分) (5)共同:限制君权(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的信息来概括董仲舒思想主张;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加强君主权力角度思考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朱熹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角度思考概括方法。 第(4)问依据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反对君主专制角度思考回答。 第(5)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四则材料主要论及的是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如何对君主权力大胆的进行限制的问题,回答时候要依据材料内容从古代思想家想尽一切办法限制君主权力限制君主行为的角度思考回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正统地位?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程朱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黄宗羲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依据所学,汉代的时候,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为汉武帝所接受,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学习儒学成为入仕做官的主要途径。正如材料所言“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故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思想家
| 基本主张
|
?
|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依据材料“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可知应是道家的主张,故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