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 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2分)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这种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3分)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依据是什么?(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4分)
参考答案:(1)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
(2)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倭患。没有达到。因为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勾结,倭患愈演愈烈。(3)阻止沿海居民与东南抗清势力相联系。依据:清初东南沿海人民坚持抗清,如郑成功。
(4)明清的闭关政策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代希腊的特点不包括
A.城邦民主政治发达
B.商品经济繁荣
C.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民主思想
D.是古代大河文明的代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题思路点拨: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中国。但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方法点拨:直选法是解答选择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本题D项很明显不是古希腊的特点,所以符合题意。运用直选法解答问题必须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才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以传统的土特产品及鸦片走私为主。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买到越窑的青瓷 ④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海风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