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know yourself”的名句出自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know yourself”即认识你自己,因此是苏格拉底名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可知是指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凭借其外交才干,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于1953年,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指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72年7月5日,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的邀请,上海市舞蹈学校以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为班底,组成“中国上海舞剧团”,受命赴日演出。这一行为?
A.是巩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力作
B.是促进中日关系的官方交往
C.是中日为了庆祝建立外交关系
D.属于中日双方民间文化交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日建交于1972年9月,所以AC两项错误。材料中的“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的邀 请,上海市舞蹈学校以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为班底,组成‘中国上海舞剧团’”表明这个交流是民间团体的交流,不是官方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导致这种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的结果
B.共同的文化背景
C.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D.国际地位提高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近现代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光明日报》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全球文明史》(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
| 19世纪末,一位参观美国白宫的日本游客在自己极为满意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民族情绪:“我们使蛮夷痛苦地仰望,我们伟大日本东方帝国的荣耀。”
|
《民族主义幽灵与苏联裂变》(吴楚克著)
| 无产阶级革命是在抛弃了民族偏见提升到阶级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革命,这在人类革命史和国家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但是矛盾的转化绝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苏联的)问题就出在一些人简单地用社会主义革命代替了民族解放运动,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民族自身的发展。
|
(1)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及影响。(10分)
(2)据材料概括苏联历史发展中潜在的问题,(2分)它产生了什么危害?(2分)
参考答案:(1)梁启超:忧国、救国;日本游客:骄傲、自大(自豪)。(4分)
原因:
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分)
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强国。(3分)
影响:
中国: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蔓延,走上侵略扩张道路。(2分)
(2)问题: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忽视了各民族自身的发展。(4分)
危害:出现民族不满,进而导致民族分离运动。(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关于中、日、苏三国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考查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民族主义的影响。第(1)问“民族情绪”从梁启超的言论和日本游客诗歌的语气中获取信息归纳;“原因”即中日两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注意是“经济”原因,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即中日两国不同的经济、思想状况产生的政治影响,对中国而言,主题是“救亡”;对日本而言,主题是“扩张”。第(2)问的“问题”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是“简单地用社会主义革命代替了民族解放运动”,即忽视了民族问题;“危害”从著作名称即可得出。
点评: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是在近代随着列强对华的侵略的不断加深而出现的。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危机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的运动;因此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和民族救亡结合在一起的;日本的民族主义是民族自大,是和侵略扩张结合在一起的;苏联的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混淆了,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使得苏联的民族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