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8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④不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时期。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该思想家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提取体感关键信息“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主张克己复礼,“关怀他人”提倡仁爱,可判断该思想家是孔子,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他们都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统治者治国应该以民为本,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关注了人的自然需求,注重道德伦理
③有利于调节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儒家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明天人之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孟子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提出仁政的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可以看出孟子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具体化。“明天人之分”是荀子的思想。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20世纪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