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
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下列名画
并写出解说词。(要求:必须连缀成文,以解说词形式表达;内容包括作者、时代特征、
艺术风格或流派)(13分)

 
	参考答案:图1:北宋画家张择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3分)
图2: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勃兴?作品重表现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3分)
图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着重于表现自我感受现代派绘画常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4分)
现代派绘画常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4分)
(说明:上述要点必须连缀成文,以解说词形式表达。3分)
	本题解析:首先将题目中的要回答的内容(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一一弄清楚,然后,将这些内容组合成一段短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孟子曾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孔子的思想:“金声(奏乐开始)也者,始条理也;玉振(奏乐结束)之也者,终条理也。”主要指孔子思想(?)
A.集先贤古圣之大成
B.以“乐”为核心
C.能陶冶人的性情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孟子·万章下》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古代奏乐,用敲击比较雄浑的金属乐器(主要是钟)开始乐章,而用比较悠远的石质乐器(主要是磬)来结束乐章,乐章各小节也是“金以发声,玉以收韵”。?在孟子看来,孔子之所以是“集大成者”,是因为他能够“金声玉振”,也就是能够善始善终。不管哪一个时代,“始条理”的聪明者都不缺乏,很多人都会信誓旦旦地“开始”或“开创”某一件事情,然而,大多数的人都是半途而废,最多也是小有成就,只有“集大成”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圣人”。因此选A。
点评: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 北方
  | 
南京
  | 浙江
  | 福建
  | 四川
  | 广西
  | 江西
  | 湖广
  | 广东
  | 北京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陕 西
  | 
27
  | 26
  | 11
  | 9
  | 2
  | 22
  | 12
  | 5
  | 17
  | 13
  | 5
  | 11
  | 2
  | 
114
  | 48
  | 
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可知选择A项。B项美国没有参加;中国是在26届联大后重返联合国的,排除C项;D项周恩来没有参加。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和这一方针有关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思想、言论比较自由开放,从而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