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调任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同时兼任首席经济学家,成为世界银行内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呼声日盛,由来自中国的金融业者前往该组织担任要职十分符合现实需求。这些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②美国丧失国际金融支配地位?
③世界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发展史。依据材料信息:留给儿孙满箱黄金,不如留给他一本经书。说明两汉时期重视儒家经学,故正确选项为B。由“两汉时期”排除A,A项在隋唐时期创立;CD项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探讨,不符合材料之意。
点评: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地方各级教育机构也是传授儒学思想。儒学也成为了跻身统治阶层的敲门砖,受到社会的广泛地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A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为儒家思想,所以A、B、C都不正确,材料符合法家的主张,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五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4)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五的视角有何不同?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
(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3)要素:工业革命(技术进步)、殖民掠夺、跨国(生产)公司、国际贸易。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4)视角:材料四——着眼于宗教文化(文化角度);材料五——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出发点:材料四——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材料五——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业岗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
A.“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