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段话表明
A.英国同情小国但又感到力不从心
B.英国决心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C.英国为不干涉西班牙内战找借口
D.英国不打算援助受纳粹进攻的波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华盛顿会议上,《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
A.成功地解决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B.成功地解决了对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的争夺
C.成功地遏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海军力量
D.暂时遏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际油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材料二国际联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材料三在国联成立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的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利,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利表示愤慨。
材料四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隔阂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摘自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在战争问题上国际社会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分)比较材料三、四,在国家权力问题上国际社会的观念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材料二所体现的国联的宗旨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5分)
(3)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现实,你认为当年的国联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4分)
参考答案:
(1)由国家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转变为国家有不从事战争之义务。(3分)
由国家有绝对的权力转变为国家应遵守国际政治秩序,或应超越国家、种族和地理的差异,共同维护世界秩序和人类的共同利益。(3分)
(2)没有实现。(1分)因为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由少数大国操控的国联也没有起到制止战争的作用。(2分)
(3)一是国际组织必须为全体成员国所共有,成员国拥有平等权利,防止由少数大国操控国际组织,变成大国的工具;二是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要恪守宗旨、坚持原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7分)?

请回答:
(1)国际联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了哪些措施? (3分)
(2)《国联盟约》和《非战公约》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基本宗旨上有何异同?(6分)
(3)《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3分)
(4)为什么《国际盟约》和《非战公约》都不能真正的维护和平?(5分)?
参考答案:
(1)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裁军。(3分)
(2)共同的背景原因:一战后,饱经战争之路的各国人民渴求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世界大国希望建立相对和平的国际秩序。(2分)
基本宗旨的相同点:维护和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点:前者并不放弃战争,后者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的政策。(4分)
(3)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体现的尊重和平、摈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4) 从根本上来说,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放弃战争。(2分)
具体说,《国际盟约》规定的“全体一致”的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非战公约》缺少对侵略者的约束力,英、法、美等国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贪婪和恐惧的是(? )
A.世界霸权法西斯主义
B.殖民地和赔款布尔什维主义
C.海外殖民地德国
D.赔款恐怖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