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上海”“ 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
继开设”“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等信息可知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
项正确;A项中“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情况,
没涉及乡村,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64年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指出“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注: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异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B.中央着力发展落后地区教育
C.中国对世界局势判断是着眼备战
D.适应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1964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北面,随着中苏关系日趋紧张,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也越来越大。东面,面对的是美国的战略包围(从韩国、日本到台湾一线),而蒋介石集团也时刻准备反攻大陆。尤其是南面,自1961年开始的美国侵越战争步步升级,后来一直发展到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由此分析可知当时是中国对世界局势判断为着眼点进行备战的,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①美国商品价廉物美 ②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 ③宁波民众提倡国货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反对使用外国货,倡导使用中国货的抵制洋货思想。因此③正确,也从侧面反映出洋货充斥着中国市场。因此②项正确。故选B。材料并不能表明外国货物美价廉,也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因此①④错误。
点评:民国时期,民族危机不断的加深,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洋货的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类似这样的行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机。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要认真分析示意图。从图示可以看出,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不断地增多,这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而支持中国的国家大部分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说明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受到国际的越来越多的支持反映了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因此ACD均正确。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的支持。在70年代终于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来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较简单,根据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思想。故选C。这是宋明之际宋明理学的主张,排除A;BD项均是理学家,但是提出材料中该主张的是朱熹。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