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探讨世界本原,又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的,以道家及宋明理学最具代表,比较备选项可知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
A.科教兴国”的战略
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载入宪法。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因此B符合题意。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表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完善。(2)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实行两项重要制度,即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相结合,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包括四项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一个标志: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个前提:维护国家统一,保证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5)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1999年写进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分)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视角二?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视角三?探寻各具特色的“文明传承”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文化接力”的观点?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东方: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的崩溃。(4分,任答两点即可)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4分)
(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4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4分)
(3)赞同: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式的大起大落,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中华文明的主体一直都是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连续性和扩展性,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明,扩展着中华文明的容量。(4分)
反对:中西文明都是波浪式前进的,不断在衰落和再次创造中走向辉煌的。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的毁灭和新生式的大起大落,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中华文明也有波浪式和衰落、兴起的周期。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让人感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是连续的、扩展容量的。(4分)
本题解析:(1)问题一中的“这一思想繁荣时代”是指东西方奴隶制时代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动力因素,即东方: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的崩溃。(4分,任答两点即可)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2)问题二主要强调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即包括两个方面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列举其具体表现即可。(3)首先明确问题三的观点是:西方文化具有前后接力发展的特征,而中国文化一直是以华夏的不断扩充为动力向前发展,对此观点持赞成和反对均可,关键是结合所学内容寻找论证的史实论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材料中据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穷理以致其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可以判断该儒学家是朱熹。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A指的是孔子;B是董仲舒;D是顾炎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贾思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