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工业革命出现的必要条件是
A.自然科学的进步
B.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
C.市场扩大的需要
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市场的不断地扩大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必要的条件。:市场的不断地扩大,使得原来的手工工场的劳动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社会和市场的而需求,需要在技术领域里的创新,提高生产的效率,于是催生了工业革命。故选C。ABD项错误,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最先在英国产生,因为英国的市场最为广阔,需求也最大。英国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从而使英国确立了世界工业中心的地位。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世界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中国、德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此前的外贸政策保持不变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平均关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坚持或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排除A、B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国家实力的增强也要求实现自由贸易,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自由主义政策。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美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但是国家实力还是英国最强,因而英国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31年10月18日夜,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A.马可尼
B.贝尔
C.本茨
D.爱迪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关键信息“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可知,这位发明家是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A发明了无线电报;B是电话的发明者;C发明了内燃机。故选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写到:“一些中国人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西矛盾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
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实力大增,为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侵略扩张,把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故选A。BCD三项错误,都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
考点: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
点评: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个方面,也增大了对海外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的扩张与掠夺。中国则是继续在封建的老路上原地踏步,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