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 ]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引自《中国
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年)》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时英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怎样的世界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842―1860年和1957-1976年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6分)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1)英国: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工业革命已经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4分。)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2分)
(2)原因:错失1842—1860年机遇:清王朝腐败无能;“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每点1分,满分4分)
错失1957-1976年机遇:国际环境的恶化,(可答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中苏关系恶化等);国内“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6分,每点2分)
(3)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每点2分)
(4)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4分,每点2分)
(5)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民族独立;和平的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2分,每点1分,满分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经济建设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有:①大亚湾核电站? ②鹰厦铁路?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⑤京九铁路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针对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成就进行命题,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鹰厦铁路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其余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下列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是
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其他的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实现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有
① “七大”?②七届二中全会?③“八大”?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