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学者沃尔特·拉非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集团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文字“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中的关键词“世界性的反共战争”可以推知这场战争应该是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会旗,这里的“经互会”是个什么组织?(?)

A.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B.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
C.单纯的区域性军事组织
D.区域性的军事政治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苏是二战后崛起的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30多年的争霸斗争中,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下图是一幅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政治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满头大汗的人物应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肯尼迪
D.尼克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苏联被迫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设施,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古巴导弹危机时的美、苏领导人分别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结合以上史实可知,左面满头大汗的人应是赫鲁晓夫。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4月4日在法德界河莱茵河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合影。对这一组织和这次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北约成立60周年
B.该组织是“冷战”的表现之一
C.该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
D.该组织是欧盟的前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请回答:
以上二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由此归纳使用文字材料的大致步骤。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美国的较量?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
请回答:
图一反映历史现象的出现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的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三反映历史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3)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1分)步骤:读懂文字材料,理解材料的主要含义;判断材料内容的价值,完善材料的内容。
(2)原因:美苏间对峙;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
意义: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3)特征:美国和苏联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为主要形式;冷战初期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逐渐解体。图一、三。理由:属于实物图片。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尤其是美苏争霸斗争展开,采用了多种形式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失为一个好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