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8年最新版)(五)
2、选择题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的思想观念是( ) |
3、选择题 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4、选择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5、综合题 (10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并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历程,各有时代特色。
(1)异与同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涌现与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士”出于各自的利益,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展开论战,但他们又对民本思想有着类似的诉求。试从战国儒、道、墨三家中各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并说明其民本思想。(3分)
(2)分与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学的地位曾经遭受过很多次冲击,但其发展历久弥新,得益于其兼收并蓄的胸怀,试从西汉新儒学或宋明理学中选一例予以说明。(2分)
(3)承与变
对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思想,有人认为其只不过是承继传统儒学,再次阐发而已,也有人认为它出现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3分)
(4)是与非
到了近代,儒学观点曾经被尊奉为“万世不变之道”、中华文化精髓,也曾被指斥为民族进步的绊脚石。试分析观点分歧的成因。(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