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是道家学派。B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董仲舒新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统一达到政治的统一,这也是新儒学的确立的目的,所以正确的是B,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此规定出自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6年—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有哪些成功和失误?从中可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成功之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在经济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失误之处: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践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经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时限:1956--196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答题范围是“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求答项是“成功和失误”、“经验教训”。“成功和失误”都必须分别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上去概括、归纳。总结“经验教训”难度较大,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成功和失误”的原因去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