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其原因是( )
①经济底子薄 ②技术水平低 ③生产设备落后 ④经济实力雄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从选项的结构看,要么①②③④都正确,要么排除一项,而④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的重要原因恰恰是经济基础较差,而不是经济实力雄厚。
点评:组合选择题就是把有关的知识或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组合起来,掺杂一些错误内容或不相关的知识点的一种题型。解此种题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要逐个对知识点进行辨认,挑选符合题干要求的组合知识点所在的一项为正确答案:二是用排除法。首先确定某一个知识本身就是错误的内容,或者知识点正确但与题干要求不符,然后观察所给的四个选项,凡含有此内容的都是错误项,均应排除,剩下的一项即为该题的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股“戏说”历史之风,真正的历史真相被掩盖。如何来判断历史资料的真伪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选项中你认为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当时的历史文献
B.当时的文学作品
C.当时的传说
D.后人的研究资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正确的是(?)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B.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C.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应是禹的儿子启,而不是秦始皇,故A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出现的,故B项错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故C项错误;D.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说法正确,故选D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 一:为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中国商人出面,于1881年建成了从唐山的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1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四: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六卷
请回答:
(1)为什么中国商人要修建这条铁路?(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主要战略意图,他未能将方案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3分)
(4)2006年,孙中山当年的高原铁路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你知道这一步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①铁路便于运输,利于生意。受工业革命影响,接受西方新事物。(2分)
②控制中国的铁路权就能够控制清政府,拓展在中国的势力范围。(3分)
③维护国家主权,开发利用西部资源,民主革命未完成,国家未独立,也缺乏实际的资金和人力。(3分)
④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称霸天下,法家思想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D项是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