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的主要目的是
[?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之间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矣。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2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1分﹚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2分﹚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分﹚
﹙4﹚针对北宋“国用殚竭,民力空虚” 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结果怎样?﹙2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5分)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