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政协代表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政府颁布,C可排除;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D也可以排除;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成为临时性的宪法,政协也暂时代行人大的职权,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186l~1910年间,晚清社会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故A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故B项错误;广播和公共汽车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故C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D.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异,在备选项中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B项说法错误,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而荀子则强调“君舟民水”,所以答案选B。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②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 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④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形势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文革”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1953年、1958年和198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每条路线制定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
参考答案:过渡时期总路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共于1953年制订该路线。核心内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革基本完成,工业化没实现但已起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大改造完成后,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国家。核心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在十三大上提出此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全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只要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背景、内容和结果(意义)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