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君臣关系和地位的变化中,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君主的地位越来越高,说明皇权不断加强和提高,相权不断消弱并下降。故A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内阁制度。C项题干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项未涉及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2)依据材料三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2分)?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三: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4分)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2分) 参考答案:(1)变化: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2分)原因: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可直接得出科举制的变化是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经.. |